我的位置
北京
ABCD
EFGH
IJKL
MNOP
QRST
UVWXYZ
A
阿勒泰
阿勒泰
阿勒泰
阿勒泰
阿勒泰
阿勒泰
阿拉善左旗
阿拉善左旗
阿拉善左旗
阿拉善左旗
阿拉善左旗
阿拉善左旗
中国澳门
中国澳门
中国澳门
中国澳门
中国澳门
中国澳门
中国澳门
安庆
安庆
安庆
安庆
安庆
安庆
安庆
B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C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D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E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F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G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H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I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J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K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北京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巴彦淖尔
L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崇州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春城
M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大同
定位
A
B
C
D
E
F
G
H
I
J
K
L
M
N
中国唯有更好地了解并连接世界,方能实现更好的发展,而东南亚正是与我们紧密相连的兄弟之邦。因此,深入了解东南亚,无论是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布局、个人发展机会的探寻,还是简单的旅行,都大有裨益。
鉴于此,俞老师带领团队踏上了探索东南亚的旅程,首站为老挝、柬埔寨、越南,希望通过此行,将这些地区的历史文化、风俗民情、自然风光呈现给更多人,并增进大家对这些地区的了解,激发大家亲自体验东南亚魅力的意愿。
接下来,跟随俞老师的脚步,一起来感受一下俞老师眼中的东南亚吧~
道听途说常常会使人产生某种预先判断,而预先判断就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决策和行动。当我们提到老挝,我们头脑中闪现的字样通常是偏远、落后、危险等等,做出的决定可能就是远离这样的地方,但一旦你做出这样的决定,你可能就会错失人生中精彩的相遇。
真实的老挝是怎样的,需要你自己来看一看,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,你来了一定不会失望。
01 老挝古城,佛景如画
我曾经说过有缘人一见就是终身,无缘人终身都是陌路,缘分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,人和地方也是讲究缘分的。有些地方你待了很长时间并不觉得是自己的归宿,而有些地方你只要相遇就觉得有前世的因缘,立刻心安下来,希望终老于此。
琅勃拉邦对于我来说就是这么一个地方。来琅勃拉邦之前,我内心是有期待的,我知道这是一个古城,是老挝曾经的都城,是整个地区的佛教中心。除了大量的寺庙,也有法国风格的百年建筑,整个城市坐落在湄公河和南康河的三角洲上,那一定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。流水潺潺,繁花似锦。
当我来到琅勃拉邦之后,我还是被惊艳到了,这是一座比我想象的还要美丽和丰富得多的城市。不仅是外表,而且是内涵,这就像有人告诉你某人很美,你见到了,发现不仅美,而且有绝世的气质。
琅勃拉邦就是这样一个城市,短短的两天邂逅就能够让你入迷,当你在规划后续生命的度过时,把它考虑在内。这里的人民友好善良,这里的僧人超凡脱俗,这里的游子四海为家,这里的街道整洁干净,这里的寺庙金碧辉煌,这里的建筑东西合璧,这里的树木四季常青,这里的鲜花蓬勃开放,这里的长河蜿蜒流淌,这里的落日金色辉煌,这里的夜市烟火热闹,这里的酒吧慰藉孤独,这里的午夜安静漫长。
这是一个即使有瑕疵,你也愿意包容的城市,就像你愿意包容朋友的缺点一样。
02 老挝风光,壮阔秀丽
老挝的北部是横断山脉的余脉,山峦起伏,树林茂密,自然风景优美。现在是东南亚的旱季,一路上蓝天明媚,白云飘舞就像洁白的棉絮一样,让你产生拥抱的冲动。
那长河当歌的湄公河,那碧水清流的南康河,那鳞次栉比的房屋,那逶迤起伏的群山,形成一幅绝美的山水人文画卷,这是一幅活着的清明上河图,你来你看,你消融在画中,成为画中的风景。
我没有想到湄公河日落是如此壮观,辽阔中充满温情,苍凉中蕴含柔美,那是长河与落日的完美结合,那是天空与大地的水乳交融,那是人类与自然的相爱相杀。这种壮美融化了人心中的一切块垒,消减了人心中的一切小气,让人在浮光跃金红霞翩跹中,在潮平两岸阔,长河落日圆中,与万古相接,与宇宙同频,心旷神怡,把酒临风,宠辱皆忘。
万荣的南松河畔,是老挝著名的旅游区,被称为小桂林,喀斯特地貌的山峦,起伏秀丽,群峰耸峙,山色苍翠,群峰之间布满了老百姓开垦的稻田。南松河自北向南而来,穿山越岭,一路奔腾,水色漂碧,鱼翔浅底。
两岸山色如黛,层峦叠嶂,置身在如此美丽欢乐的场景中,人立刻就会进入童年状态,满心喜欢,无忧无虑,快乐喜闹,宠辱皆忘。
融入大自然,我们内心的沧桑必定得到治愈,成年以后的拘谨和束缚,让我们活得越来越沉重,我们常常需要装出一副面孔,装久了就忘了本真的存在,忘了我们的心灵是需要纯真的快乐来滋养的。
万荣被称为冒险者的天堂,喀斯特地貌造成的很多溶洞,让无数的人来这里洞穴探险,也有很多人来玩滑翔伞和热气球。
当热气球缓缓升起时,万荣的大地开始全方位展现在我们眼前,那种壮阔和秀丽的融合,用任何语言都没法表达出来。
喀斯特地貌造成的奇特山形,连绵起伏,互相喧嚣,环抱着南松河和万荣小城,南松河自北向南,蜿蜒曲折,穿城而过,如碧玉带装饰着大地。河面上小舟如梭,往来穿行于河面,小城房屋鳞次栉比,街上行人悠闲往来。
稻田里水稻已经收割,稻田边的泥塘里水牛在舒适的打滚,一片田园风光尽收眼底。空中的热气球五颜六色,高低错落,装点着蓝色背景的天空,让人产生了在童话世界中漂浮的幻觉。
夕阳西下,落入群山之巅,波浪一般的山峦被染上了层次分明的金色。那金色散发开来,晕染了整个天空和大地,也晕染了我们的心境,那是一种被笼罩的美丽,美丽到你愿意把自己化为空气,御风而行。
03 老挝人民,知足常乐
老挝的老百姓有着一种悠闲度日的从容,这里也许相对贫困,但这里食物并不缺乏,河里面水产资源也很丰富,老百姓信仰佛教,身心自足,不谋荣利,过着精神上相对富足的生活。这个国家古老而年轻,在安静中体现着某种活力。
老挝的发展确实有一点滞后,公路状况比较破旧,大部分地段坑坑洼洼,公路两边老百姓的房屋也是一般的树篱茅舍。看事情的表象,我们可能会犯致命的错误,觉得老挝人民生活悲苦,其实老挝人民信仰佛教,过着知足常乐不谋荣利的生活。
他们互相之间很少攀比,绝不内卷,内心有着难得的平和,简单而快乐。这一点不仅值得我们羡慕,也值得我们学习,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,我们很多人都迷失了自己。
随着最近20年的变革开放,老挝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,和中国合作,老挝已经有了高铁和高速。同时旅游业的开放,也让世界更多的人来到此地,一窥这片神秘而美好的土地,体会那种悠闲和平和的心境。
我其实不担心老挝不发展,我担心的是老挝人民失去那种悠闲的心态。进入老挝你会不知不觉放慢脚步,你的周围很少有行色匆匆的人,很多城市没有红绿灯,即使上班也少见堵车,本地人有着某种慵懒的气息,脾气随和。
游客们本来就是为了逃避日常的喧嚣而来到这里,也似乎是在向自己的匆忙告别。听着佛寺的钟声,看着僧人的脚步沉浸在湄公河的落日中,连血液的流动都开始缓慢下来。
04 中老友谊之路,历久弥坚
在老挝,一路上的商店很多都有中文标识,很多是来这里谋生的中国人所开的,老挝人民对中国人民有一种心无芥蒂的接纳态度。
老挝的十三号公路,是从琅勃拉邦通往北部地区的唯一公路,也直接通到了中国。这条公路当初是中国工程兵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,抗美援老时期帮助修建的。
为了修建这条路,我们牺牲了好几百名战士,这些战士大部分都长眠在了老挝的土地上。就在这条道路的边上,中国和老挝联合共建了烈士陵园。我们路过莫纳中国烈士陵园的时候,进去向牺牲的战士表达了敬意。
这是一条革命之路,也是一条友谊之路。中国对老挝的支持,还体现在从中国到万象的铁路上。这条铁路3年前建成,大大加快了中老之间贸易交流的步伐,也大大提高了老挝人民出行的速度。
我们开车用了10个小时的路程。如果坐火车,从磨丁到琅勃拉邦,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。和当初中国为老挝修建公路相比,高铁是一个时代的飞跃,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发展的形象体现。
柬埔寨的主体民族是高棉人。他们在公元前后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。他们的祖先可能是从中国的境内沿着湄公河一路南下,最后定居在了这里,占据了整个湄公河三角洲和中游地带。
01 暹粒,古老迷人
崩密列的古寺遗梦
崩密列意思是荷花池,是一个巨大的寺庙建筑,是吴哥文化遗址的一部分。吴哥的大部分遗址都集中在吴哥王城周围,但崩密列离吴哥有40公里的距离,周围都是森林和山丘,显得特别特立独行。
这么巨大的寺庙为什么要造这么远,至今是个谜。崩密列建成的时间大概是12世纪,后来也应该是随着吴哥不再是都城而荒废掉的。现在的断垣残壁主要不是人为破坏的结果,而是大量生长在废墟上的树,树根深入石缝膨胀开裂,引起墙体倒塌。
当初也许就是风吹来、鸟衔来的一颗种子,几百年过去,种子变成了大树,树根长在墙体上,纠缠捆绑,相爱相杀,不可分离。风把树吹倒,墙体就跟着一起倒;根把墙体撑开,墙体就分崩离析。
今天在巨大神秘的废墟上,树木依然蓬勃生长,和废墟形成了奇特的和谐。树木让废墟显得更神秘,废墟让树木显得更奇特。树根怀抱废墟,就像拥抱着受伤的情人,既伤心又束手无策。人类的杰作,在时间和自然面前,就像纸盒子一样,轻易被撕得粉碎。
吴哥古迹,历史回响
到暹粒来主要是为了看吴哥古迹,我们通常说吴哥窟,其实吴哥窟只是其中的一个遗迹。吴哥是一个跨越了几百年的王朝,留下的遗迹特别多,吴哥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,就像兵马俑是西安最有名的景点一样。
吴哥留下来的石头建筑基本上都是寺庙建筑,吴哥的传统是寺庙建筑用石头,生活建筑用木料。在几百年的岁月后,木头建筑自然已经烟消云散,而这些石头建筑哪怕变成了断垣残壁,依然抵抗住了岁月的侵蚀而傲视人间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石头建筑,我们才能到现场去感叹历史的沧桑,去体会“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”,去吟唱“是非成败转头空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。
吴哥的建筑大多都建设于10-13世纪之间,这也是吴哥王朝最兴旺的时代。但高棉人重神不重人,对于人间历史几乎没有记载,或者记载了但已经灰飞烟灭。今天对于吴哥最详细的记载来自元朝的周达观,他的《真腊风土记》详细记述了吴哥13世纪的风土人情。那个时候,吴哥已经接近崩溃的前夜。
吴哥窟日出是不能错过的绝美景致。晨曦在吴哥窟后面升起,变成彩霞,天空的云彩犹如飘舞的绸缎,让吴哥窟的千年耸立不再孤单。午后吴哥的剪影和天空的霞光倒映在水池里,形成了上天入水的完美实景和倒影的结合,恰恰体现了世界的实在和虚无。人的悖论是,任何个体都微不足道,生命无常,但作为群体却万年如斯,生生不息。
吴哥窟那五个宝塔的形象已经成为柬埔寨的象征,深入人心,但吴哥窟最值得看的是连廊上几百米的浮雕。这一浮雕完整地把《罗摩衍那》的故事呈现在了栩栩如生的雕像里。《罗摩衍那》是印度著名的史诗,讲述了王子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的故事。
当然,到吴哥窟的内部庭院中去仰望五塔,把自己沉浸在和神佛相融的忧思中,看天空雨燕飞过,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。在阳光灿烂中,我们看到有几对情人以吴哥窟为背景在拍婚纱照,其实吴哥窟是苏利耶达摩二世的骨灰埋葬地,但岁月让人忘记了功能,只留下了美的纯粹,让生死相通。
洞里萨湖,水上人家
洞里萨湖,这是无论如何应该去一下的地方。不仅因为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,更因为这片浩荡的水域孕育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——水上人家。在湖里讨生活的人,世世代代居住在有浮筒木板搭建的水上房屋里。住房在水上,庙宇在水上,学校在水上,生生死死都在水上。这片浩渺的水域是柬埔寨的母亲湖,至今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状态。
坐船航行,穿过这些水上人家。船坞分立两边,这里的人们买东西要坐船,上学要坐船,和邻居聊天也得坐船,估计恋爱也只能坐船。一切都显得不方便,但一切又都那么和自然相融。
大湖中的船屋,这个船屋里居然养了鳄鱼、水獭和山猫。那水獭和山猫也不怕人,和船上的孩子玩得十分亲密。在船上的吊床上休息,让主人煮了新鲜的小虾,喝着啤酒,看湖面上波光粼粼,看来往的船只悠闲穿梭上下,天光一碧万顷,内心充满了时光静好的欢喜。
塔布伦寺,古墓丽影
这个寺庙遗址是电影《古墓丽影》的取景地。大家可能还记得电影里大树缠古寺的诡异镜头,也恰恰就是大树缠古寺,给这个景点带来了欲罢不能的魅力。自从被废弃后,雄伟的古寺就逐渐淹没在了丛林之中。飞鸟带来的树的种子在寺庙的各个缝隙衔接,生根发芽,最后缠绕着古寺。
要不就是把古寺弄“崩溃”,要不就是和古寺纠缠在一起,几乎没有任何自然力量能够让他们再分开。这就像那种死缠烂打的爱情,要不让你崩溃,要不纠缠你一生。这样的场景,只有到了现场才能体会到惊心动魄的效果。
当然,除了树和庙的“相爱相杀”,遗址的气概、精美的雕刻在颓废中的美丽,也是你必来的理由。那是一种断碣残碑都赋予苍烟落照的苍凉。
02 金边,安宁美好
我们的第一站是纪念广场。这里的道路如此宽敞,道路中间的绿草坪在阳光下传递着美好,整个环境甚至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。深红色的独立纪念碑耸立在环岛中央,有一种不屈的美丽。1953年,在西哈努克的领导下,柬埔寨从法国独立。1958年建造了这个纪念碑,纪念柬埔寨的重生。碑上有上百个七头龙,也就是Naga,守护着柬埔寨的安宁。随后发生的内战表明,守护神是不靠谱的,要创造幸福的环境,还要靠人民自己的智慧。
大皇宫是1866年建造的,是典型的高棉式建筑风格。金色高耸的屋顶、精美的塔尖和上翘的飞檐,融合了佛教和印度教的元素,让所有的建筑在庄严中十分生动,有一种振翅欲飞的灵动。
今天的大皇宫,在蓝天白云下金碧辉煌。皇宫前的广场,人们在自由嬉戏、徜徉,群鸽飞翔,孩子奔跑,绿草如茵,一片祥和。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才知道,平凡世界是如此的来之不易。
浩浩汤汤的洞里萨河和奔腾不息的湄公河在这里交汇,形成了烟波浩渺的水域,也滋养了金边这座美丽的城市。河边的堤岸上,游人在悠闲散步,几只沙鸥在水天之间翱翔。河面上舟船纵横,水波潋滟。古老的金边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年轻气息。
游船从洞里萨河驶向湄公河,两条大河一清一浊,互相交融,浩浩荡荡奔向大海。晚霞在云层中透出金色的光芒,城市的霓虹灯亮起来,与晚霞交相辉映。从河面看金边的天际线,大都市的气度跃然眼前。
01 西贡,国际范儿
随着经济的发展,西贡已经进入了国际大都市的行列。西贡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地方。古代是高棉人,也就是柬埔寨的领地;后来越南人占领此地,又把越南文化带了进来;而当时进来的人群不少都是华人,因此中华文化也在这里生根发芽。
法国殖民后,接近100年的时间,西贡有了非常浓郁的法国色彩,号称“东方小巴黎”。后来美国人进驻,几十万军队在西贡驻扎了20年,于是美国的文化又影响到了西贡。所以西贡的国际范儿从来没有消失过。
今天的西贡已经高楼大厦林立,国际连锁酒店和办公大楼比肩而立,耀眼的霓虹灯和LED大屏幕闪烁着迷幻的光芒。人群联袂集中,挥汗如雨。
越南是一个从年龄上来说年轻的国家,30岁以下的人群比例超过了50%,这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国家。这些年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,很多中国公司都在这里开疆拓土。
02 会安,侨乡古镇
会安古镇是一座因为中国人而兴起的小城,在17-18世纪,明末清初的时候,中国有两批人密集往东南亚迁徙,一批是反清斗士,因为在国内已无容身之地,所以迁往东南亚。一批是清朝海禁导致沿海商人和人民失去了生活的依托,于是集体到东南亚寻找发展空间。
越南离中国最近,又是海上丝绸的必经之路,于是处于秋盆河口的会安渔村,当初也是占婆人的出海口,被中国人看上,逐渐形成了一个南来北往的贸易港口,有了闾阎扑地舸舰弥津的繁忙。
中国人在这里建设家园,船帆连绵,贸通四海,后来时代变迁,大部分中国人又从这里迁走,但今天这个小镇已经成为了越南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,也是世界文化遗产,有点类似我们的丽江古城或者周庄古镇。
秋盆河从古镇穿行而过。河水泛着粼粼的波光,两岸的彩灯倒映在水中,形成迷幻的绵延,水面上挂着灯笼的小船悠悠飘荡,船夫们似睡非睡,摇着木橹,有人点上水灯,让心愿随波逐流飘向远方。
会安这样的古镇,总能以某种方式给你带来一点安慰,就像当初来这里的中国人,不管世界如何围追堵截,天地之间总会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。如果不是在故乡,那就远走他乡吧。
夜晚在宾馆的房间能够听到南海的涛声,由远及近,喧嚣奔腾而来。在这些波涛里,我们的祖先曾经劈波斩浪,远走他乡,他们的精神和今天的我们的血脉相连,让我们勇于探索,寻找生命的支点和新生。
03 顺化,见证变迁
在古代,顺化地带是中国和占婆国的分界线,后来越南陈朝用公主换土地,这里成了越南的一部分。18世纪西山朝的时候,阮惠定都顺化,随后的阮氏王朝一直把都城定在这里,直到1945年最后一个国王保大退位。
在古代,顺化地带是中国和占婆国的分界线,后来越南陈朝用公主换土地,这里成了越南的一部分。18世纪西山朝的时候,阮惠定都顺化,随后的阮氏王朝一直把都城定在这里,直到1945年最后一个国王保大退位。
今天的顺化留有模仿北京建设的紫禁城和顺化城,还有在城外山坡上的王家陵园。我们到达后,先游览了紫禁城。占地面积很大,但建筑规模和北京紫禁城相比,确实说不上雄伟壮观,只能用小巧玲珑来形容。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寝宫,墙上的立体拼图,色彩斑斓,细致精美。
最后一代皇帝保大和皇后的照片挂在里面,有点落寞地俯瞰着人间变迁。他1945年退位,后来又到南越当了一段时间国王,1955年再次被废,从此流亡定居巴黎,直到1997年去世。尽管离开了故土,但是他却获得了安全和安宁。他的子孙今天还生活在巴黎。
其实阮朝的大部分国王都是在法国统治下的傀儡皇帝,基本没有什么作为,也没有太多可以书写的历史。首任国王阮福映请求清朝嘉庆帝允许他用“南越”为国名,嘉庆帝觉得“南越”也包括了今天中国岭南一带,于是颠倒过来,赐名“越南”。这是越南国名的来源。此前这块地盘一般叫大越或者安南。
04 河内,首都庄严
河内是越南的首都。在古代,河内及周边地区在中国管辖的范围内。
和西贡相比,河内显得更加稳重。西贡到处都是高楼大厦,充满了更自由随意的氛围;河内自有着首都的某种庄严和凝重。游人到了河内,必游之地一定是巴亭广场,这相当于北京天安门前的广场。广场西侧为胡志明的陵墓,东边为巴亭会堂,四周绿树环绕,广场绿草如茵。
林荫的西北角是胡志明的旧居。旧居的避暑区,他只用来开会,自己住电工房,实际是一个精致的木结构吊脚楼,楼前有一小湖,环境清幽。湖边别墅是黄色墙体,在绿树茵茵中显得十分明快。旧居再往南走,在陵墓背后是胡志明博物馆,里面有一些胡志明用过的物件。馆前有独柱寺,已经有接近千年的历史,里面的香火依然很旺盛。能够让一座庙和无神论的领袖天天相见,部分意义上,说明了这个国家人民的信仰和佛教有着浓厚的关联。
文庙也是河内值得大家去的地方。据说这个文庙也有千年历史,里面朝拜的是孔子、孟子等塑像。文庙周围很大,后面还连着太学堂,建筑风格为岭南风格,飞檐黄顶,立柱木梁。院子里古树成荫,草坪青翠,水池清澈,鸟鸣啾啾。庙里的匾额和对联深刻体现了对儒家文化的参悟。
儒家文化一直是越南人民的底层文化,儒家弘扬的忠孝节义,也深深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。我们参观文庙的时候,刚好有几百个越南大学生也来参观,可见到今天越南也很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。
在越南,我们随处可见中华文化的影响力,这种影响力已经融入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,体现在了他们的信念、习俗、礼仪、餐饮之中。我一直认为,文化的影响力不是强加的,而是一种人们心甘情愿接受的,潜移默化。
*注:以上内容均摘自俞老师发布的视频游记。